集团新闻

[神秘国产电影好看第一页]高加索室内设计

  • by: 神秘国产电影好看第一页
  • 2023-01-04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神秘国产电影好看第一页,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城市规划有什么意义

文章目录列表:

城市规划有什么意义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可以认为,这是居住环境规划的萌芽。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 ,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 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一般规模较小。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卫生条件也差。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建设立法三部分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尽管巴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建设新的工人镇。例如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形成所谓“企业城镇”。这些实践无疑促进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在德国有城镇发展规划工作的传统,也有雏形的分区制规划方法。这些都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用经验。

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英国1848年制定《公共卫生法》,其中规定了住宅的卫生标准,1906年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法律。美国纽约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筑高度的分区区划法规,后来在1961年为适应新情况,修改成为区划决议。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日益进步,价值观念起了变化,这一切都对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1933年的《雅典宪章》概述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规划家没有舍弃《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予更新和补充,这就出观了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这两个宪章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对全世界城市规划都有相当的影响。

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

有人认为城市宜集中建设。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有人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

此外,有人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有人则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也有人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近年来,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学者日益增多。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20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

后来建筑师斯坦因根据邻里单位理论设计纽约附近雷德布恩居住街坊,取得重大成功。雷德布恩式的街坊被视为汽车时代城市结构的“基层细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把邻里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

邻里单位理论本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从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邻里单位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规划理论

人们流动自由度的增大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家应当考虑不断变化的交通要求。产业革命后,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内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大难题之一。交通技术的进步同旧城市结构的矛盾愈益明显。

英国警察总监特里普的《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一书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见解。他的关于“划区”的规划思想是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这种交通规划思想后来同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相结合,发展成为“扩大街坊”概念,试行于考文垂,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伦敦规划。

此后,学者们提出了树枝状道路系统、等级体系道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网模式。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现已被广泛接受。城市交通规划同城市结构和城市其他规划问题息息相关,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人们对交通的认识,也从认识它的单纯运输功能 ,进而认识到它对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作用,并了解到城市交通是土地使用的函数。对城市交通的研究也发展到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论交通。

在19世纪,由于城市的脏乱,提出了改善市容问题。1893年为纪念美洲发现400周年,在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芝加哥湖滨地带修建了宏伟的古典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和优美的游憩场地,使人们看到了宏大的规划对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影响所及,在美国掀起“城市美化运动”。

沙里宁在奥地利建筑师席谛对城市形象所作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理论”,要求把物质环境设计。放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条件之中加以考虑,以创造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良好环境。针对当时形式主义的习尚,他还提出了自由灵活设计、建筑单体之间相互协调、建筑群空间构成以及建筑与自然协调等一些基本原则。这样,就将城市的美化与城市的各项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思想进一步深化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设计问题除了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继续进行探索以外,还从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角度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从追求美丽的城市发展到追求有效率的城市——更适宜于人们健康愉快地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与城市设计相联系的是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后又设计了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这是有计划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开端。实践证明,在城市规划一开始就应该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纳入其中。

城市的急剧发展,人工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使人们日益重视保持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平衡以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大地景观”的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城市规划学者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引申出把大城市地区看作人类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等观念。现在,各国的城市规划工作都考虑保护自然环境问题。

历史纪念物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自古以来,远见卓识之士都很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是,近代由于城市迅速发展,许多古建筑和历史名城不仅受到自然的侵蚀,而且更多地遭到人为的破坏。1933年《雅典宪章》较早地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保护古建筑问题。

由于这些工作的开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旧建筑、旧居住区在实用、经济和艺术方面的长远价值,开始以新的观点研究旧城、旧区、旧建筑的改造问题。通过全面调查、精心规划,把旧城、旧区、旧建筑合理地利用起来,使之既适应新的需要,又能保持城市的文化特性和地方文化的延续性,从而使城市规划的观念和程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能仅就城市论城市,必须从更大的范围——区域的甚至国土的范围来研究与城市有关的问题。自从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以后,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践以193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田纳西州区域规划的成果最为卓著;大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作以纽约及其周围地区规划较早,也较有代表性。40年代制定的大伦敦规划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发展。后来,一些城市纷纷从商业、交通等方面从事大城市影响区域的研究,出现了区域科学。

从区域角度对工矿区进行规划,是区域规划工作的一项内容。较典型的例子有英国顿克斯特城市规划和苏联顿巴斯矿区规划等。对风景名胜区、休养疗养地区进行规划也属于区域规划领域。例如苏联黑海沿海地区和高加索矿泉地带的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工作的另一内容是对农村地区的研究。美国格尔干的《农村社区的社会剖析》是这方面研究的最早成果。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德国南部的地区中心》一书中分析了该地区乡村的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提出了有名的“中心地理论”。他根据这种理论探索了农村中心的分布,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分布,以及区域规划中的城镇体系。

20世纪初,格迪斯提出“生活图式”,从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的观点,就人、地、工作关系来综合分析城市。他的名言“调查先于规划,诊断先于治疗”已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座右铭。这种调查一分析一规划的工作程序一直被广泛采用。

城市规划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的发展规划,联邦德国的土地使用规划(也称总体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苏联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国编制城市规划,从50年代以来基本上采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外流行的方法:先论证城市发展性质,估算人口规模;再确定土地使用方式,组织建筑空间结构,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及其他主要市政工程系统等;然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这种规划基本上是一个物质环境规划,为一个城市的未来各种活动安排空间结构,是一幅要在规定期限内(如20~30年内)加以实现的城市物质环境状态的蓝图,用以指导城市建设。

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因此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墟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其他建筑学分支学科

建筑学概述、建筑物理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建筑经济学、建筑构造学、建筑设计学、室内声学、室内设计学、园林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滨海水文学、道路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桥梁工程学、水利工程学

请问旧金山州立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是一个吗最好具体详细点。谢谢了。

不同的两个学校,分属两个系统。具体介绍如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9061.htm
旧金山州立大学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旧金山州立大学(SFSU)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建于1899年,是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在全美4000多所高等院校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旧金山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被公认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拥有著名的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同时也是加州以及美国的经济和高科技发展中心,坐落在南湾的硅谷地区更是世界高科技精英及著名大公司集中的所在地。旧金山州立大学(SFSU)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现有教职员工3400名,在校生30000多名,他们来自全美所有地区和全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现有2500人左右,中国学生131人。旧金山州立大学现有9个学院,68个系,提供4种本科学位、116个专业及8种研究生学位、65个专业的课程,同时也提供博士学位课程。
旧金山州立大学(SFSU)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学士学位课程:
教育学,会计,美国研究,服装设计与销售,艺术,亚洲与美国研究,天体物理学,大气和海洋科学,生物学,植物学,无线电通讯艺术,细胞分子生物学,化学,儿童及青少年发展,汉语,影视,土木工程,古典文学,临床医学,比较文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公共财政,专业写作,犯罪学,营养学,戏剧,生态学,经济学,电子工程,电子商务系统,英语,企业管理,环境研究,家庭及消费科学,金融服务,地质学,健康教育,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文科学,工艺美术,工业技术,信息系统,室内设计,国际商务,国际关系,新闻,劳动力研究,海洋与湖沼生物学,市场营销,机械工程,音乐,护理,海洋学,哲学,哲学与宗教,体育教育,生理学,心理学,广播与电视,娱乐,社会工作,社会学,西班牙语,言语交际研究,统计学,专业写作,戏剧艺术,城市研究,妇女研究,动物学等
旧金山州立大学(SFSU)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硕士学位课程:
人类学,艺术,亚洲及美国研究,汉语,电影研究,古典文学,比较文学,戏剧,经济学,教育,成人教育,早期儿童教育,教育管理,初级教育,教育中的公平公正,教学技术,读写教育,数学教育,中等教育,写作,语言学,文学,英语教育,种族研究,家庭及消费科学,法语,地理学,资源及环境管理,德语,人类性研究,人文科学,工艺美术,国际关系,运动机能学,训练科学,运动科学,体育科学,数学等
入学要求:
学士:高中毕业,TOEFL500分,GPA大于2.5/4.0。无语言成绩者可以有条件录取
硕士:学士学位,TOEFL550/213分,GPA不低于2.5/4.0。MBA、TESL专业要求570分。商科专业需要提供GMAT成绩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1362.htm
【简介】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简称UCSF,又经常译称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是一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公立大学,它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十个分校之一,以医科和生物技术而闻名。
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加州大学或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简称UC)是美国加州的公立大学。有别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CSU),加大更注重在高等研究领域,属性上属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加州大学有十个校区;加州大学也签约管理三个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它拥有诺贝尔奖得主55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357位,占美国国家科学院总院士2039位的近1/5;拥有全职学生20多万人,其中华裔学生占13%(2003-2004学年为26116人)。美国大学协会有成员61个,其中加州大学有6所分校为成员。
【行政管理机构】
1.加州大学评议会
加州大学是美国的一所公立大学,其最高权力机构称为“加州大学评议会(the Board of Regents)”。
2. 伯克利分校的管理方式
伯克利分校实行的是分校校长和副校长分级负责制。
分校校长(chancellor)由加州大学评议会任命,副校长(vice chancellor)经过多层次的严格考核、评选,由分校校长任命。另设教务长(provost),也是校级管理人员。校级管理人员之下设各职能办公室。各院系设院长、系主任。
其它职能办公室
伯克利分校各行政与教学职能部门是一个很大的摊子,除上述部门设置外,还有一些职能办公室分别负责以下事务:继续教育;职业和研究生服务;环境健康和安全;国际合作;财政支援;留学生和外国学者服务;大学健康服务;妇女资源;注册和警务监督等等。
院系负责人
分校的第二层次诸如学院、学校、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均设院长、主任等实施管理,他们拥有对一切行政事务的最后裁决权。院系之下又分系科,设系主任,跨系科组织负责人,新学科协调人。
分校现有院长(dean)16名,分别负责文理学院;商学院;化学学院;教育研究院;工学院;环境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信息管理和系统学院;国际和地域研究中心;新闻研究院;法学院;自然资源学院;眼科学院;公共保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社会福利学院。
【院系设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组织结构是:以传统的多学科综合的文理学院为主,以新兴学科和专业学院为辅。全校共有3个法学院,5个医学院,14个学院,大多数学院下面还设有系。
1.文理学院
文理学院是西方教育体制中一种传统的分学科综合教育组织,以系为主干,伯克利的文理学院是14个学院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学院,它共有6个学部,46个系。
学部名称 所含各系
生命科学部 生物学系、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系、细胞和发展生物学系、基因学系、免疫学系、细胞核生物学系和生理学系
人文科学部 艺术史系、艺术实践系、古典艺术系、比较文学系、戏剧艺术系、东亚语言系、英语系、法语系、德语系、意大利 研究系、音乐系、近东研究系、哲学系、修辞系、斯堪的那语系、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南亚和东南亚研究系以及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系
物理科学部 天文学系、地质地理系、数学系和统计学系
社会科学部 美洲黑人研究系、人类学系、民主学系、经济学系、民族学研究系、地理系、历史学系、语言学系、政治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学系和女性学系
跨学科和本科生教育部美国研究项目、认知研究项目、创造性写作项目、环境科学项目、交叉学科研究项目、法律制度研究项目、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研究项目、大众传播研究项目、宗教研究项目、亚洲研究项目、发展研究项目、拉丁美洲研究项目、中东研究项目、和平和冲突研究项目、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研究项目、本科研究项目、国防教育研究项目等
本科生服务学部
文理学院的许多系都提供辅修学位。
2.商学院
提供本科生项目和研究生项目。研究生项目包括:M.B.A;J.D./M.B.A(和法学院合办);M.B.A/M.P.H.(和公共保健学院合办);M.B.A/M.A;工商管理硕士和亚洲研究;E.M.B.A;在职的MBA和管理学的PH.D。
3.化学学院
下设两个系:化工机械系和化学系。
4.教育研究院
提供认知和发展教育;语言文学文化教育;政策、组织、衡量和评价等研究领域。
提供本科辅修项目。
5.工学院
下设市政工程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工业工程和操作研究系、材料科学和采矿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海上建筑和海岸工程系、核技术工程系。
提供六个双学位项目。
6.环境设计学院
下设建筑系、城市和区域规划系和景观建筑系。
提供本科辅修项目。
7.新闻研究院
提供法律项目、亚洲研究项目和拉丁美洲研究项目。
只提供硕士学位。
8.法学院
提供J.D.法律专业博士项目(高级职业学位);L.L.M. 法律硕士项目(为外国律师提供的学位);J.S.D.法律科学博士项目;M.A./PH.D;法律和社会政策硕士;哲学博士项目。
9.信息管理和系统学院
提供信息管理和系统的硕士学位和如下哲学博士学位:信息用户和社会;信息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信息经济学;信息检索; 信息技术;系统分析和设计;信息政策。
10.自然资源学院
下设农业和资源经济系、环境科学系、营养科学系、植物科学系。
提供本科辅修项目。
11.眼科学院
提供视力科学项目。
12.公共保健学院
提供卫生统计项目、环境卫生科学项目、传染病研究项目、健康服务和政策分析项目、免疫项目、微生物项目、健康和药学项目、基因咨询项目。
13.公共政策学院
提供本科辅修项目、公共政策硕士项目、公共政策哲学博士项目。
14.社会福利学院
提供社会福利哲学博士项目、社会福利硕士项目(为准备参加社会福利实际工作者提供的项目)。
【师生的基本数据】
1.师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拥有阵容强大的教师队伍。据1997-1998年度的统计,全校共有教授 1,661人,其中男教授占77%,女教授占23%,少数民族占16%,获得终身职位的教授占80%,有8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21名美国科学院院士,76名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198名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40名Guggenheim奖获得者,22名MacArthur奖获得者,3名普利策奖获得者。
雄厚的师资为伯克利分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为学校吸引来了大量的科研资金。
伯克利分校设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机构,其中有美国能源开发署的三个重要的世界闻名的大型研究中心:劳伦斯伯克利实验研究中心、劳伦斯弗莫尔实验室和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其中,劳伦斯伯克实验研究中心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研究中心。
2. 本科生学习
伯克利分校优秀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声誉吸引了众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因而入学竞争格外激烈。加利福尼亚州全州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能进入加州大学学习,约为整个高中毕业生的12.5%。而能就读于伯克利分校的大概只有1%。进入伯克利学习的学生也格外追求上进。据统计,在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学生的比例比其他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要高。
伯克利分校实行四年制本科生教育制度,学生只能主修下面七个学院的项目:化学学院;工程学院;环境设计学院;文理学院;自然资源学院;商学院和眼科学院。
伯克利分校现有本科生21,738人,其中男生10,948人,女生10,790人。
3.研究生学习
伯克利分校拥有全美最大的的研究生部,提供了近100个专业的学位项目。现共有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9,262人,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1997-1998年度共授予硕士1,632人、博士752人、职业性学位340人。
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更是久负盛名。
1995年在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关于博士教育的调查中,伯克利有36个博士项目名列全美前十名。下面是其中28个项目的排名:
博士项目名称 全美排名
人类学 3
艺术史 3
生化和分子生物学 4
天文学 3
生物工程 8
化工机械学 3
化学 1
古典艺术 2
英语 1
比较文学 10
计算机科学 3
环境进化行为学 8
经济学 7
电子工程学 4
法语 7
地理学 6
德语 1
历史 2
语言学 6
材料科学 4
数学 1
音乐 3
哲学 4
心理学 9
政治学 2
物理 3
社会学 3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9
亚裔 1,226人
高加索人 4,664人
西班牙裔 511人
非洲裔 314人
本土人 71人
菲律宾裔 80人
其它 347人
国际学生 1,339人
【产学研相结合】
战后,随着大学与工业企业互相联合的趋势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科研机构和拥有高精技术的工业公司建立在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周围,进而形成“波士顿——剑桥科学工业综合体”、“华盛顿——巴尔的摩科学工业综合体”、“纽约——新泽西科学工业综合体”、“旧金山——帕洛阿尔托科学工业综合体”和“洛杉矾——圣地亚哥科学工业综合体”五个庞大的区域性科学工业综合体。其中,围绕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而形成的"旧金山一一帕洛阿尔托科学工业综合体"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地区性科学工业综合体。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曾做过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调查,调查哪些学校能为美国未来的工程师提供最好的教育,伯克利分校排名第四。伯克利分校努力建立与附近大企业公司的联系,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例如,该校在为社会服务中成效显著,由于自身在电脑辅助设计及制造研究上的超前性,使其能从经营半导体的十几家公司得到价值在1800万美元以上的捐款和设备。此外,校方提供许多机会,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和研究工作。同时,企业和公司由于学校在热门学科方面的显赫地位,对其毕业生也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企业、学生双重受益。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伯克利分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加州大学素以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著称。在伯克利,没有来自保守传统的约束,没有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你可以畅想一切,自由地探索未来世界;在这里,即使别人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的思想永远会受到尊重。正是缘于这种自由思想,才使无数伟大的思想和发现在这里得以孕育和成熟。加州大学的历任校长们都非常珍视这一宝贵的传统,哪怕在这种自由思想和美国的现实世界发生严重冲突时,校长们也没有放弃过对加州大学自由主义传统的保护。
加州大学历任校长都鼓励学生自立自治。校长斯普劳尔就曾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其任期内也同样大力提倡学生和教员自治。在惠勒校长施政时期,发动了学生自行管理的“高年级学生作用”活动,就是让高年级学生自行组织学生会,带动和领导低年级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课余活动以及学生的交往均由学生自己去主持。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在大学就得到了锻炼,具了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管理的任务,使教师可以专注于教学,而不致于因为管理学生事务而分心。惠勒因势利导,有力地利用学生组织,使其活动得到充分开展,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最终成为现在加州大学的三大组织之一。学生以自治会的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符合学术自治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保持常新的局面,而不是逐步趋于保守,落后于时代。

建筑史有关问题比较难

1、学习建筑史一开始很多需要进行背诵的。你可以先进行课本的通读一遍,然后进行分段知识概况,进行知识要点归类。
2、是找些课外练习进行检测知识要点,加强对建筑史的知识要点的掌握。
3、多从网上或课外书本上看看有关建筑史的书籍和知识。
下面是给你的一些建议:
1、由于你才大一,完全不必这么早进行考研准备,你目前需要做的是将大学基础知识好好进行把握,这是你以后考研的资本。
2、考研是比拼耐力和毅力的,如果你现在就进行考研准备,就是把战线拉的太长容易产生疲惫感,对你大四时考研不利。
3、只要你现在将基础打牢,大三时备考会相对容易些。“好高骛远”是不错的,但是需要真正做到“脚踏实地”才好。

第一篇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建筑
古代埃及建筑史四个主要时期:
一、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三千纪)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皇帝崇拜没有脱离原始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阔的。
二、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产生祭司阶层。皇帝的建筑物也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逐渐向以在内部举行神秘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
三、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皇帝的纪念物也从陵墓完全转化为太阳神庙。传来西亚建筑的影响。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人征服。
四、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被马其顿王征服,公元30年被罗马征服)。建筑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了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
金字塔的演变
坟墓模仿住宅——古埃及人把住宅看作栖息之所,而把坟墓看作长久的居住之所。
演变过程:玛斯塔巴——玛斯塔巴的叠加——折线金字塔——成熟的金字塔
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古王国时期之前,形式为玛斯塔巴。古王国时期,形制在玛斯塔巴下加九层砖砌台基,继而推进为早期的金字塔。第一座多层金字塔是昭赛尔金字塔。
金字塔与玛斯塔巴相比较:
1、墓室依然处于地下
2、祭祀的厅堂从高台基顶上移到塔前
3、多层台基向上耸起,成为外观的主体,单纯的纪念
4、塔身排除了仿木构,其形制风格与贵族墓一致,简练稳定,适 应石材特性与加工条件
5、祭祀厅堂等依然存在仿木构的痕迹
吉萨金字塔群
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狮身人面像位于哈弗拉金字塔。
金字塔体现着古埃及劳动人民卓越的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魄力;但是这些建筑物是皇权的象征,表现着“神性”
主要特点:
1精确地正方锥体,形式简单,比昭赛尔更进一步
2 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物很小,全部摆脱木构形象,与石材特点统一,简单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捷,厅堂的门厅东置几百米,为在祭祀活动时营造崇拜的强烈情绪
二、中王国时期 公元前21~18世纪
背景:迁都与峡谷,两侧悬崖峭壁,不再适合金字塔建设,结构技术进步,用梁柱结构建造了宽广的内部空间,纪念性建筑的内部艺术的意义增强。祭祀厅堂成为主体,在悬崖上开凿墓室,形成石窟墓,悬崖代替金字塔形象)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内外空间形象势均力敌,遗留小金字塔,是过渡阶段。柱廊广泛采用。建筑群有严正的 纵轴线,对称的庄严性被认识沿,纵深布置雕像、院落、大厅。皇帝崇拜摆脱原始拜物教,复杂宗教大体形成。
三、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6~11世纪
背景: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形成,设计整套神谱,皇帝与高于一切的太阳神结合,称为太阳神的化身,皇帝崇拜彻底摆脱自然崇拜,祭司势力迅速强大,太阳神庙代替陵墓称为纪念性建筑物,占有重要地位。
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
哈特什帕苏墓
建筑群布局与艺术构思与曼都赫特普基本一致。规模更大,正面更开阔,同悬崖结合更 紧密,更加壮丽,多了一层前沿有柱廊的平台。完全淘汰了金字塔。
庙宇、太阳神庙格局 :
方尖碑——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密室(大殿到密室空间缩小,屋顶 降低,地面升高,侧墙内收)
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艺术重点 1、外部大门富丽堂皇,与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2、内部大殿幽暗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方尖碑:1:10(细长比),成对出现,实际尺度与心理尺度结合,加强崇拜性
代表:卡纳克 鲁克索 阿布辛波(努比亚)
宗教仪式的起点终点,卡纳克大殿的柱,细长比1:4.66,柱间尽空小于柱径,密集粗壮的柱子,制造神秘压抑的效果,产生崇拜心理。柱上阴刻浮雕,上彩色,交接简洁,比例均匀,艺术成熟。鲁克索更为精细
希腊化时期(衰落时期:)
冶金术发展,铁器应用,石材加工工艺退化,建筑工艺退化。
总结:埃及金字塔体现了---熟练掌握了石工技术,石质梁柱体系;利用自然力加强艺术表现力(金字塔、石窟墓);纪念性建筑讲究轴线、纵深布局、空间序列;利用雕刻(圆雕、浮雕、线刻)提炼自然,图案化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1、两河流域分类: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和上游的
2、伊朗高原——波斯帝国(BC6世纪中叶)——世俗建筑
3、两河下游——高台建筑——新巴比伦城
4、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有何特色?
A.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发展步律基本相同、伊朗高原的高掘起稍微迟后
B. 宗教基本上是信奉原始的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C. 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
D. 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河波斯的宫殿特别是壮丽的新巴比伦城是代表性成就
第三章
克里特:粗犷雄健 有极强的防御性 代表:克诺索斯城knossos
迈锡尼:纤秀华丽 毫不设防 代表:迈锡尼 泰仑
共同点: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工字型平面的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等
影响到以后的希腊建筑
克诺索斯城号称“众城之城”
迈锡尼:狮子门
叠涩券:一种假的拱券,无水平推力
第四章
1、古代希腊的历史分期
荷马时期(1200B.C.—800B.C.):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建筑没有遗存
古风时期(800B.C.—700B.C.):手工业从农业分离、促进商业
出现了手工业区(最早的民主共和制)
希腊城邦形成 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宗教定型 英雄(守护神)
圣地建筑群、庙宇型制演进
木建筑向石建筑过渡
柱式基本定型
古典时期(500B.C.—400B.C.):希腊文化的极盛时期
波希战争 促成雅典称为中心
圣地建筑群和神庙建筑完全成熟 雅典卫城
柱式成熟
希腊化时期(400B.C.—200B.C.):广场成为城市中心
城市规划
集中式形制
2、圣地建筑群的演进
卫城:奴隶主的聚居地
圣地:由卫城发展而来,公共聚集的场所;
在圣地最突出的地方,建造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守护神庙;
这些建筑群追求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它不求平整对称,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由庙宇统率全局。
画图: 最常见的围廊式庙宇是6X13柱的,圣堂的长宽比是2:1
3画图:柱式ORDO的演进
希腊早期的庙宇是木构架的,易腐朽、失火
利用陶瓦、陶片来保护木构架(陶片是预制的、成批的用模具成型)
使用陶片反过来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规格化
用石材取代木构架
柱式诞生(柱式=柱子+檐口+基座)
古希腊柱式:
答:古希腊石材建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而希腊建筑艺术的推敲与改进主要集中于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与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世纪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做法,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古希腊形成了两种柱式: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古典时期还产生了第三种柱式: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DORIC的代表是 帕提农神庙。
爱奥尼柱式LONIC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
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
柱式比较:
多立克 爱尼奥
意大利 西西里岛 小亚细亚城邦
男性的粗壮刚毅 女性的纤细柔美
开间密 开间疏朗
无柱础 有柱础
强调体积 强调线条
(具体见图p43)
风格趋于成熟,第一.独特性
第二.一贯性
第三.稳定性
柱式小结:全部希腊的纪念碑艺术源自柱式;
神庙全部比例在于其柱径和高度的关系;
称为“模数”的关系
主宰建筑
雅典卫城The Acropolis
画图: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P44
山门:屋顶断开,保持完整比例。多立克式,内部有爱尼奥式,山门两侧不对称,有南侧的胜利神庙均衡,较小,爱尼奥式,用端柱
帕提农神庙parthenon:(是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平面图
位置最高,唯一的围柱式庙宇,最华丽,在中央,本土最大多立克庙宇,角柱加强、收分、有卷杀,有通高两层的柱,多立克柱与爱尼奥柱结合。
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on:
突破了对称格局,爱尼奥式,高差大,南面封闭,不对称面对帕提农神庙,各立面变化大但完整均衡,用女像柱廊,活泼轻巧与帕提农神庙凝重端庄对比,色彩淡雅
问答:雅典卫城(The Acropolis)建筑的特点。
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卫城位于雅典西南一个陡峭独立的小山冈上,东西300m,南北最宽处130m。主要建筑物为供奉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山门,它们的大小、形式、风格各不相同,卫城的建筑群采取适应宗教活动程序,自由布局,高低错落,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
雅典卫城的建筑是三向量的实体。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露天公共剧场
成熟形制:观众席作半圆形;
利用山坡建造,逐排升高,受制于结构、技术;
以放射形的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为辅。
古希腊剧场建筑与古罗马剧场、斗兽场的区别及其原因。
(1)古希腊剧场多利用山坡逐排升高,多围露天建筑.而古罗马的剧场,斗兽场独立于市中心,剧场形制于与希腊晚期基本一样,只是化妆间扩大了,成为一栋庞大的多层建筑。
(2)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生产技术的发展.由于在古希腊没有对拱卷,混凝土的运用,因而要建筑大型建筑只能考地形加以改造,而不像古罗马那样自由的多。
第五章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的历史分期
王政时期:石工,陶瓷构件;叠涩券(假的拱券结构)
共和国时期:大规模市政建设;神庙、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形制出现;罗马角斗场
帝国时期:纪念性建筑、凯旋门;五种古典柱式成熟;梁柱加拱券技术成熟;《建筑十书》
拱券技术的发展(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与成就)
早在王政时期,就出现了叠涩假券;天然混凝土(活性火山灰+石灰+碎石)大力促进了古罗马拱券结构的发展;出现筒形拱;出现4瓣穹顶来来代替简单的筒形拱(4瓣穹顶覆盖的是方形平面的空间,它引起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为了突破承重墙的限制,出现了十字拱(十字拱覆盖在方形的平面上,只需要四角有支柱,但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了解放,他也促进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出现了拱顶体系(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和这一列的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他们本身的侧推力相互抵消,只在最外面才需要厚重的墙体)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罗马五柱式:塔斯干柱式(柱头简单、柱身无凹槽);罗马多立克柱式(比例纤细、有柱础);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更华丽而纤细);组合柱式(涡卷+科林斯的卷叶)
A解决柱式同拱券结构的矛盾:出现了券柱式(柱式与拱券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做承重结构),即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出现了连续券(用柱承重),即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
B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叠柱式,即底层用塔斯干柱式或罗马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四层用科林斯的壁柱;巨柱式,即一个柱式贯穿2层或三层,突破水平分划的限制。
C解决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柱式更富细节,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线脚;科林斯柱式得到重用;还流行一种新的复合柱式,在科林斯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
总结:罗马柱式趋向华丽、细密,多数已经不再是结构构件,而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比希腊柱式退步了。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经验的总结)
内容:书分十卷,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
主要成就:1.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2.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3.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4.按照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5.5~5.9
广场的演变 罗马的城市里,一般都有中心广场,此时的广场裙是最壮丽的,他们鲜明的代表了建筑性质同政治形势的密切关系表现出从共和制向帝制向神话皇帝的变化过程。
1)罗马共和时期 公元前509~前30年 ,广场继承古希腊晚期的传统,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又是也用作角斗场。(出现了:作为法庭和会议厅的巴西里卡,庞贝城的广场)
典例:罗马城中心的罗曼奴母广场,他周围有罗马最重要的巴西里卡如艾米丽巴西里卡和珊普罗尼巴西里卡。其构成和布局鲜明的反映出罗马共和制度的特色。
2)罗马帝国时期 古罗马从共和转向帝制,广场清晰的表现为公共场所变为皇帝个人纪念物,开放~封闭,自由布局~轴线对称,以皇帝的庙宇作为整个构图中心。
典例 (1)恺撒广场 共和末期 罗曼奴母的边上建造 是恺撒个人的纪念物。是第一个定下了一个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得广场新型制。借鉴了古希腊晚期。宣告了罗马共和制的结束和帝国时代的来临。
(2)奥斯古都广场 恺撒的继承人奥建立个人独裁,在恺撒边上兴建,
(3)图拉真广场 帝国建成后,罗马皇帝建立一套繁文缛节来崇奉皇帝,于奥斯古都边上兴建。广场参照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其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进门时120*90的广场,良策长廊在中央各有一个致敬45的半圆厅,形成广场的横轴线,使其免除单调感。纵横轴线交点处立着图拉真的镀金起码金铜像。广场底部放着古罗马最大的巴西里卡之一----乌尔比亚巴西里卡。此后是一个24*16的小院子,然后是以围廊式的大院子。
此广场的建筑师是叙利亚人阿波罗道路四,这种纵深多层次的布局本是叙利亚的传统
总结:从罗曼奴母到图拉真广场,形制的演变清晰地反映了从共和制度过渡到帝制,然后黄泉一步步加强逐渐神化的过程。此过程,发展了轴线对称的多层次布局,认识了他的艺术特质及力量,也掌握了建筑和室外院落空间统一构图的技巧,为巩固帝制 神化皇权而服务。
剧场和斗兽场
剧场:形制从希腊而来。其功能 结构和艺术形式相互挂席很自然,形制已经很特化,推敲的狠深入,说明罗马的建筑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典例:马采鲁斯广场 奥朗治广场 阿斯潘达剧场
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遍布各城市
典例:大角斗场188*156 是古罗马建筑代表作之一,施工速度之快是奇迹。1)一整套拱的结构,空间关系复杂,但处理的井井有条,整体简洁,底层平面的结构面积只占1/6.。2)材料使用经济合理。基础的混凝土用坚硬的火山石作为骨料,墙用凝灰岩和灰华石,拱顶的混凝土骨料为浮石。3)观众聚散安排妥帖 人流不混杂,楼梯编号易于找到座位。4)l立面不分主次,券柱式的虚实使得明暗方圆对比丰富,叠柱式的水平划分强化了他的整体感。5)结构功能形式三者统一
庙宇:基本继承希腊宗教,故也继承其庙宇形制,东方最大的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大庙,
典例:万神庙:形式: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代表作 穹顶直径:43.3米 顶端高度:43.3米,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且在穹顶内侧做五圈深深地凹格 墙厚6.2米
外立面划分为3层,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原因如下:A、减小穹顶侧推力的影响
B、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均匀
C、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第6章 拜占庭建筑
一、时代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
二、成就
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帅下的集中形制建筑。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
三、结构方式
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
穹顶的发展过程:拜占庭建筑的穹顶技术和集中式形制是在波斯和西亚的经验上发展起来的。
借鉴了巴勒斯坦的传统,有重大的创造,彻底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这才使集中形制的建筑能够大大发展。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剩余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帆拱、鼓座、穹顶-------拜占庭创造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需要会作图表示)
受力特点和原理:
这个结构方案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把荷载集中到4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这就使穹顶之下的空间大大自由了。
外墙完全不必受侧推力,内部也只有支承穹顶的4个柱墩,无论内部空间还是里面处理,都灵活自由得多了。教堂的外廓是方的,被4个长度相等的筒形所形成的等臂十字形划分为5块空间,也有的在4个角上用更低的穹顶或者拱顶覆盖,再抵消4个拱顶的侧推力,整个教堂的结构联系成一个体系。
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
四、装饰艺术:
基本特点:需要大面积的表面装饰。内部色彩非常富丽、外观很朴素。
马赛克:间隙宽而显著,砌筑敢强,但构图很不严谨,不能符合所在部位的几何形状。
粉画:1干后画、2未干时画。
石雕:手法特点:保持构件原来的几何形状,用镂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来形成图案。这种做法来自阿尔美尼亚。
四、代表实例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3大成就:1、结构体系------结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2、内部空间------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
3、灿烂的色彩。
五、希腊十字式教堂特点
教堂平面呈十字形,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壁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六、东欧等东正教国家的教堂
采用改进了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一般教堂规模都较小,其特点:外部造型多为饱满的穹顶高举在拉长的鼓座之上,统率整体形成中心垂直轴线,形成集中式构图。
俄罗斯:战盔式穹顶,山头袒露出拱顶尽端。
东欧、外高加索:檐下和腰线下的浮雕式连续券装饰带
第七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
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
(1)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益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2)代表实例。罗马的圣保罗教堂。
(3)风格特点。体型教简单,墙体厚重,砌筑教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
(4)型制。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边。巴西利卡前有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发展为洗礼堂),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瞭望用。
二、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
(1)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
(2)实例: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三、哥特式(Gothic)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一)结构特点
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
(二)内部特点
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三)外部特点
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
(四)装饰特点:
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极富装饰效果。
(五)代表性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显得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有较多的传统因素。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丹迦风格。
(六)风格特点
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导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腾感。
15世纪以后,法国发展为“辉煌式”哥特建筑;英国发展为“垂直式”哥特建筑。
(七)中世纪的世俗建筑
1、威尼斯总督宫:立面极富创造性。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
2、半露木构建筑:市民建筑,木构涂彩色,以表现轻快的性格。
第八章 文艺复兴 P130
1453年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学者外逃。 16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结束。
第一节 春讯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报春花
伯鲁乃列斯基 结构 意义 西欧第一个造在鼓座上的穹顶
主教堂,大体拉丁十字式,东部歌坛近似集中式。
结构:1. 穹顶轮廓采用矢形,大致是双圆心;
2. 用骨架券结构,穹顶分内外两层,中间是空的。
意义:1. 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做异教庙宇形制,严加排斥,工匠置教会戒律于不顾。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
2. 以前的穹顶,半露半掩,不是重要的造型手段。使用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3.结构、施工,首创幅度大,是文艺复习时期科学技术普遍进步的标志。

亚美尼亚的首都是哪个

埃里温
亚美尼亚共和国(亚美尼亚语: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简称亚美尼亚[3],是一个位于欧亚交界、高加索地区的亚洲山区小国,也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独立而出的许多共和国之一,首都为埃里温。亚美尼亚族占93.3%,其他有俄罗斯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亚述人、希腊人等。1992年亚美尼亚共和国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亚独立后,由于同前苏联国家经济联系中断,纳卡战争后遭阿塞拜疆、土耳其封锁,随后开始有所起色,但受制于贫瘠的资源、短缺的资金等因素该国经济依然贫弱。2002年12月该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
地理位置折叠编辑本段
位置折叠
国土处于黑海与里海之间,西邻土耳其,北邻格鲁吉亚,东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
地形地貌折叠
地处亚美尼亚高原东北部,境内多山,全境90%的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境内最高点是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4090米。东部有塞凡洼地,洼地中的塞凡湖面积1360平方公里,为亚美尼亚境内最大的湖。主要河流为阿拉克斯河。西南部的亚拉腊大平原被阿拉克斯河分成两半,北部属亚美尼亚,南部则归土耳其和伊朗。
自然气候折叠编辑本段
气候随地势高低而异,由干燥的亚热带气候逐渐变成寒带气候。地处亚热带北部的内陆气候干燥,属亚热带高山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为-2~12℃;7月平均气温为24~26℃。
旅游景区折叠编辑本段
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折叠
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格加尔德修道院其著名的凿岩式教堂和陵墓是一保存完整的亚美尼亚中世纪修道院建筑及装饰艺术之典范,当中许多创新的设计对此区其後的建筑发展有著深远的影响。
格加尔德修道院包含许多的教堂和陵墓,其中大部分是凿岩建设而成;这些坐落于上阿扎特山谷入口处且四周环绕著陡峭山壁的中世纪建筑群,和其周围壮丽的自然美景相契合,可谓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极致表现。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坟墓,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对此后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好几座教堂和王公寝陵,其中大部分是建凿在石洞中,是中世纪亚美尼亚建筑发展的巅峰之作。
埃里温蓝色清真寺折叠
埃里温蓝色清真寺也被称为格科•加米(Gök Jami)清真寺,位于亚美尼亚的首都埃里温,在圣梅斯罗布(Mashtots)室内市场的对面。它是埃里温最大的清真寺,同时也是亚美尼亚为穆斯林教徒修建的唯一仅存的一间清真寺。其名字格科•加米(Gök Jami)在土耳其语中的意思便是指蓝色清真寺。
埃里温折叠
埃里温意即“埃里部落之国”,旧泽“耶烈万”,是亚美尼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闻名古城之一,位于拉兹丹河畔,坐落在山坡上,四周景色优美。[2]
埃里温是亚美尼亚的重要文化中心,设有大学和其他所高等院校,年建立科学院,设有档案馆剧院和历史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以及藏有万幅油画的国家画廊马坦纳达兰文献手稿陈列馆闻名遐迩,里面藏有万多本亚美尼亚古代文献和近份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书写的珍贵资料,不少手稿是直接写在经加工的羊皮上的。
旅游指南折叠编辑本段
美食折叠
亚美尼亚人以面食为主,牛奶和面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高山和草原的特有地理环境,给亚美尼亚人提供了养羊的方便条件,故其居民对羊肉极为偏爱,并善于用羊肉烹制各式各样的菜肴,其中烤羊肉串是他们最擅长的,是迎宾宴客的美味佳肴。当地人喜欢用菠菜、水果、禽类及各种香料烹制菜肴,口味偏重,爱甜、酸味。他们对“椒盐鸡”有特别的嗜好,简直科成了一道“国菜”。食用动物肉时,都炖得较烂,点心则喜欢用油炸。
交通折叠
中国没有直达亚美尼亚的飞机,必须在俄罗斯(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或其它欧洲国家转机。
亚美尼亚国家内大多数路况不错,公共交通虽然缓慢但便宜,中巴基本覆盖城市和乡村。埃里温市内交通主要由中巴承担,也有地铁,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以中巴最快最方便
历史文化 折叠编辑本段
亚美尼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历史上亚美尼亚的传统疆域远远超过当今的疆域,其疆域一度包括今天的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东部的广大区域。后来在外族不断入侵和压迫下,亚美尼亚国的领土不断缩小。
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波斯人所建国家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的大流士三世,亚美尼亚从波斯的一省变成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随着亚历山大的逝世,马其顿帝国被瓜分成三块,其中亚美尼亚属于塞琉古帝国所统治。前198年,塞琉古帝国被罗马所击败,而亚美尼亚也在这时趁机从中分裂了出来。
前190年,阿尔塔什斯一世(Artashes I)建立了阿尔塔什斯(Artashesian)王朝,而到了前95年至前65年间,在提格兰二世(大帝)(Tigrane II the Great)的领导之下,亚美尼亚成为当时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疆域从今天的里海、地中海一带一直绵延到埃及。但是,亚美尼亚的光辉并不长久,在之后的千余年之中,一直辗转在许多异族的统治下残存著,却并没有真的因此而灭亡。
首先,在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中国古称安息)的双面夹击下,阿尔塔什斯王朝在1年左右灭亡,而亚美尼亚也在短暂的沦为罗马的一省后不久,变成罗马的保护国。至于东亚美尼亚部分则在64年时建立了阿尔沙克王朝,则成为帕提亚的保护国。224年,萨珊王朝灭帕提亚;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西元301年,亚美尼亚王梯里达底三世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得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一宗教国家。405年,亚美尼亚字母被发明。西元428年,阿尔沙克王朝灭亡。之后200年间东亚美尼亚一直被波斯人所统治。450年和482年,东亚美尼亚爆发了两次反对波斯人统治的全民起义,虽然惨遭失败,但最终迫使波斯帝国做出让步,亚美尼亚恢复了实际上的自治地位并可以保持基督教信仰。发起两次起义的统帅都属于亚美尼亚知名的马米科尼扬家族。
680年波斯被阿拉伯所灭,阿拉伯人入侵亚美尼亚,阿拉伯人强迫亚美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但没有成功;885年阿硕特一世(Ashot I)又重新建立了亚美尼亚王国巴格拉提德王朝(Bagratuni)。西元1000年左右,亚美尼亚再次被塞尔柱土耳其和拜占庭帝国所夹击;1064年,亚美尼亚被拜占庭所征服,巴格拉东王朝灭亡,亚美尼亚贵族被迫迁移到地中海东岸的奇里乞亚(又称小亚美尼亚或西亚美尼亚)建立卢比尼王朝(Rubinian)。西元1071年,拜占庭的统治结束,塞尔柱土耳其开始统治亚美尼亚。1220年左右以后,亚美尼亚又被西侵的蒙古所统治。
至于西亚美尼亚则与蒙古保持着友好关系,也对十字军友好并提供援助。西元1375年,阿拉伯为了彻底阻止十字军的骚扰,因此将西亚美尼亚王国征服。1393年,最后一位西亚美尼亚国王卢西尼的莱翁六世(Levon VI Lousinian)在法国巴黎去世,这也代表卢比尼王朝的正式结束。
1454年,在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后不久,亚美尼亚也失去了它的最后一点的主权。1828年,东亚美尼亚被沙俄从土耳其手中买回,许多亚美尼亚人因此迁至东亚美尼亚。1915年至1918年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因为害怕亚美尼亚人叛乱,对居住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种族大屠杀,估计死亡人数高低不等,少则接近100万,高则达150万。此外数以万计的亚美尼亚人被迫流亡海外。
1918年5月28日,亚美尼亚从土耳其独立,但原本的西亚美尼亚又被土耳其夺回。1920年11月29日亚美尼亚建立苏维埃政权,宣布成为一个苏维埃国家,并于1922年12月加入苏联。1936年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苏联时代的亚美尼亚,曾在1988年12月7日发生一场严重的大地震,夺去了2.5万亚美尼亚人的生命,50万人无家可归,当时有许多西方民间团体曾发起大规模的募款赈灾活动援助灾区的居民。
亚美尼亚在1991年9月23日从苏联独立而出,再度恢复了独立国家的身份。并且旋即在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政治经济折叠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折叠
一级行政区分为10个省(英:marz;亚美尼亚语:մարզ)及一个直辖市——埃里温。
宪法折叠
1995年7月5日,亚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宪法。宪法规定亚实行总统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奉行多党制。宪法分《总则》、《公民和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总统》、《国民会议》、《政府》、《司法机构》等9章。2005年11月27日,亚就宪法改革方案举行全民公决并获得通过。新宪法规定,总统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总统向议会提交的总理候选人提名须获得议会大多数的支持;进一步限制总统权力,提高议会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国家司法系统更加独立;首都市长经选举产生并拥有独立预算权;加强对人权的保护,此外,新宪法赋予地方自治机构更多的权力。
军事折叠
亚美尼亚国民军组建于1992年,1月28日为亚建军节。
根据1997年6月国民议会批准的国防法,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是领导武装力量的国家机关,国防部长对武装力量实施直接指挥。
军队实行全民义务和合同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士兵服役期为2年,每年春秋两季征兵。军官按合同制服役。入伍时签订3年合同,期满可续签,也可自由退役。凡服役满二十年以上者可享有领取退休金等福利待遇。
亚军总兵员46766人,编为5个步兵军。此外,国防部和总参分别辖若干直属部、分队
外交折叠
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重点巩固与俄罗斯传统战略盟友关系,积极发展与美和西方国家关系,参加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活动,争取加入欧盟,寻求安全多元化。
亚与邻国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无外交关系。因纳卡冲突与阿塞拜疆敌对,与土耳其有世仇,阿、土对亚进行政治、经济封锁。亚主张在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框架下通过政治谈判解决纳卡争端,表示愿不设前提条件与土建立外交关系,呼吁土开放两国边境,要求土承认1915-192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亚族人实施的“种族灭绝”。
亚积极加强与格鲁吉亚和伊朗等近邻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东欧、中东国家的联系。积极参与欧洲委员会、独联体、黑海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的事务。2001年,亚成为欧洲委员会正式成员,并当选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9·11”事件后,宣布开放领空,支持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加强与国际组织在纳卡调解问题上的合作与对话。截至2008年12月,亚已与153个国家建交。
经济折叠
亚美尼亚独立后,由于跟前苏联国家经济联系中断,纳卡战争后遭阿塞拜疆、土耳其封锁,经济一路下滑。2000年起有所升。2002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10.1%。2005年,进一步推进企业私有化进程,大力吸引外资,有效保持了经济增长势头。2005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有色冶金、化学和机器制造等部门,食品工业也较发达。
农业仅次于工业,主要经济作物是葡萄和其他水果,也种植一些小麦和马铃薯等。
90年代以来商业服务行业萧条。近年,在经济整体恢复的带动下,服务行业有所发展。
亚美尼亚旅游业发展较快。2004年旅游人数达26.27万,较上年增长27.5%。旅游业收入为2.1亿美元,占GDP的5.9%。主要旅游景点有首都埃里温和塞万湖自然保护区。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评论